國企采購服務平臺的實踐探索
吳成仁/文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義烏一直處于改革的前沿,從某種程度上說,義烏的變革歷程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宿影。義烏原本是個農業縣,國有經濟在義烏市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一直非常低,二十世紀末,義烏市實施國企體制改革,本就為數不多的國有、集體企業,大部分都終止了其歷史使命,退出了國有經濟的歷史舞臺。保留的國有企業,大多處于壟斷性行業,諸如交通物流、市場建設管理、公用事業以及一些政策性企業。隨著義烏社會經濟的 飛躍發展,這些保留的企業快速成長,數量不多,但體量龐大。
我國國有企業所具有的特色,決定了國有企業很難與完全市場化的競爭型企業相等同,大多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并不大,無論享受的國家政策,還是資金來源,都比非國有企業占有優勢。義烏的國有企業也是如此,在缺乏追求利潤最大化動力的前提下,對于如何降低采購成本并不會太在意,采購制度也都是企業內部自行制定。企業規模相對較大,年采購量較大的企業,有自己的采購人員隊伍、配套的管理機構和采購管理制度,而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沒有專門的采購管理機構和人員,缺乏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范性。鑒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對國企采購行為進行規范和有效監管已是當務之急,由此,義烏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共同推進義烏市國企采購服務平臺建設,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1 國企采購服務平臺的概念
在浙江省現行模式中,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下面有四大子平臺,即建設工程交易平臺、土地礦產資源交易平臺、政府采購平臺、國有產權交易平臺。國企采購服務平臺的性質類似于政府采購平臺,兩者的運作模式基本類同,但略有區別,一是兩者資金來源不同,政府采購中心采購項目的資金由政府財政支付,而國企采購項目資金由企業支付;二是兩者采購項目有差異,政府采購項目同質性較強,而國企采購項目應產業化需求,有其獨特的性質,涵蓋的范圍更廣。
國企采購服務平臺的建設,是對目前國有企業采購管理的一項改革創新,從一定意義說,也是國有產權交易業務的延伸,也可以從屬于國有產權交易子平臺。所以,由產權交易所主導組建國企采購平臺是順理成章的。義烏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實施意見的補充通知》(義國資第38號抄告單)明確:按照《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的實施意見》要求,必須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運作的貨物、服務采購項目,原則上由義烏產權交易所實施操作。
2 建立國企采購服務平臺、規范采購管理的意義
規范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管理,是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最大化地提高采購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的發生,降低企業采購成本,同時也是防止國有企業資產流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因此,國有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利用好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把好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關,確保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2010年10月,義烏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義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聯合下發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的實施意見》(義國資局發【2010】84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規范國有企業采購管理作了如是表述。但是,作為一項改革舉措,推進過程必定不會一帆風順,尤其是運作初期,對交易所平臺的質疑聲時有耳聞,諸如,對國企采購服務平臺正當性的質疑,對產權交易所招投標中心技術力量、人員配備不足的質疑等等,并以此為借口規避項目進入平臺運作。作為國企采購,國家及省級政府層面都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統一的規范,更沒有要求建立集中統一的采購平臺。既是改革,必是創新,必定要突破框框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經過近三年的運作實踐,事實說明,國企采購服務平臺的建立,為供應商和采購方搭建了良好的通道,通過義烏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義烏產權交易網等媒體,公開發布招標公告,整個采購程序完全公開,確?!皣蟛少彙痹陉柟庀逻M行。完善的管理制度、規范的工作流程、嚴格的監管措施,保證了“國企采購”公開、公平、公正目標的實現,對于優化資源配置, 提高經濟效率,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維護企業和社會公共利益, 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 如何規范國企采購管理
義烏產權交易所招投標中心作為國企采購服務平臺,接受市公共資源管理辦公室指導和監管,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國企采購窗口,與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行資源共享,評標開標場地設備共享,評標專家庫共享。
規范國有企業采購管理,首先必須明確進入服務平臺運作的項目范圍?!秾嵤┮庖姟穼斶M入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規范運作,接受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公室監管的項目在金額、類別上作了明確。規定貨物、服務采購金額在20萬元以上的項目原則上應當進入服務平臺運作。在其后印發的《義烏市國資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采購工作的若干規定》中,對應當進入平臺運作的項目預算金額提高到50萬元;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應當進入平臺運作的項目范圍,制訂了國企采購分類目錄,大致歸納如下:
3.1 貨物類項目
一般設備:包括辦公自動化設備、辦公家具、空氣調節設備等;專用設備:包括電梯、中央空調、發電設備、炊事設備、鍋爐、專用運輸工具等;其他項目:包括暫定價建筑材料、裝飾材料、與工程建設項目相關的其他設備等
3.2 服務類項目
包括應用技術管理等軟件開發設計;物業管理;機動車輛保險等。
以上項目因其特殊原因需要由企業自行組織采購的,必須履行審批手續。
其次是規范采購項目公告、開標、評標、備案、審批流程。2011年10月,義烏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印發《義烏市國有企業貨物、服務招標采購操作流程》,對采購項目操作流程進行規范,對采購預算、采購準備、投標報名、開標、評標、定標合同簽訂、合同履約管理和履約驗收、資金結算等都進行了明確規范。義烏市公共資源交易網(www.ywggzy.com)、義烏產權交易網(www.ywcq.com)為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招標公告的統一信息發布媒體。
4 如何規范內部運作管理
國企采購服務平臺建設是一項改革創新,沒有現成的模式、經驗可資借鑒,在服務平臺運作伊始,也沒有國企采購服務平臺在實際運作,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業務運作模式要創新,管理要創新。而人員到崗,業務培訓,制度建立,規范運作,嚴格管理,諸多環節相互銜接,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我們按照“積極實踐、逐步規范、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有序開展國企采購工作。
4.1 抓好隊伍建設
國企采購服務平臺建設初始階段,壓力非常大,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業務運行管理生疏,而采購招標工作又是一項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時間性強的工作,哪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稍有差錯、失誤都會影響采購項目的質量,影響采購單位的工作進展。此外,受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制約等等,在專業技術人員引進方面,企業沒有太多的自主性,在招聘采購招標工作人員時,原本期望招到到有相關工作經歷的業務人員,但結果難如人意。首次招聘的數名采購員均是剛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面對這種情況,當務之急是加強人員培訓,盡快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崗位業務,勝任工作。于是交易所組織相關業務人員赴常州產權交易所學習取經,聽取常交所招投標中心業務人員的經驗介紹,并帶回一些資料。同時市政府采購中心對交易所也給予了很大幫助,新招聘的大學生先進入市政府采購中心觀摩培訓,經過半年的磨煉,均能獨當一面完成項目招標,如今,年輕員工都已成為業務骨干。
4.2 抓好制度建設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交易所先后制定了《國有企業貨物、服務采購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試行)、《義烏市國有企業采購操作流程》、《義烏產權交易所招投標中心員工工作守則》、《招投標中心內部崗位職責》、《招投標中心廉政建設管理制度》等,同時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逐步規范,不斷完善。為全面提高“國企采招”工作人員政治、業務素質,交易所不定期組織從業人員認真學習《招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從業人員法規意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同時完善監督機制,防止“國企采招”可能出現的弊端或問題:一是評標專家都是依據流程規定程序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專家庫隨機抽??;二是邀請采購單位現場監督;三是開評標過程記錄交由義烏市公共資源辦監督備案。近三年的“國企采購”運作,完成項目280余項,未出現有違規操作及因主管因素導致的妨礙公平競爭等問題。
4.3 強化考核,賞罰分明
公司制定《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考核指標除營業收入、業務量指標外,設置了采購項目流標率,采購項目按時完成率,采購方、供應商滿意度,業務差錯率、以及工作業務創新等考核指標。除營業收入、業務量指標按年度考核外,其他指標均按月考核,全年累計,考核結果跟效益工資掛鉤。
經過近三年的運作,國企采購各項制度日益完善,工作機制基本確立,采購工作人員業務日漸嫻熟,操作流程不斷完善,運行管理日漸規范,采購業務量不斷增長,初步形成了采購部門、采購單位良性互動、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2011年完成項目53項,預算金額7923萬元,交易金額7368萬元;2012年完成項目123項, 預算金額16535萬元,交易金額15272萬元;2013年1—9月完成項目109項, 預算金額22987萬元,交易金額19208萬元;累計節約資金5597萬元。
(作者為義烏產權交易所董事長)